[应用案例] 揭示钙钛矿效率损失的微观机制:FAPbI3 薄膜的 C-AFM 原位电学表征


关键词: 导电原子力显微镜 (C-AFM),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, FAPbI3, 载流子传输非辐射复合缺陷钝化, AtomEdge Pro

 

1. 研究痛点:看不见的微观电学缺陷

甲脒铅碘(FAPbI3)钙钛矿因其理想的带隙宽度,是目前实现高效率太阳能电池(PCE > 25%)的核心材料。然而,科研人员在冲击更高效率时常面临一个共性难题:

薄膜看起来很致密,为什么器件的填充因子(FF)和开路电压(Voc)总是上不去?

这往往归因于多晶薄膜内部的微观缺陷电学不均匀性。传统的宏观表征(如 XRD, PL)难以分辨纳米尺度的局部电荷传输差异。要解决这一问题,我们需要一看见微观电流的纳米探针

2. 解决方案:纳米尺度的形貌-电学耦合成像

在本案例中,利用致真精密仪器 AtomEdge Pro 原子力显微镜 的导电模块(C-AFM),对 FAPbI3 薄膜进行了原位表征。

实验设置亮点:

  • 高灵敏度 C-AFM 模块: 能够探测 pA 至 nA  的微弱电流,有效捕捉薄膜表面的细微电导率变化。
  • Pt 导电探针: 确保针尖与样品的欧姆接触,真实反映材料本征属性。
  • 原位对比: 同一区域同时获取形貌(Topography)与电流(Current)数据,实现点对点的构效关系分析。

实验参数:

样品信息

FAPbI3 钙钛矿薄膜

测试设备

致真精密仪器 AtomEdge Pro 原子力显微镜 

测试模式

接触模式形貌成像 +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(C-AFM

探针参数

NSC18/PtPt涂层导电探针)

扫描范围

10 μm × 10 μm

像素分辨率

256 × 256 pixels 

测试环境

室温、大气环境

施加偏压

固定正向偏压(具体数值参照仪器标准)

 

3. 关键发现:晶界即陷阱

通过 AtomEdge Pro 获取的实测数据,清晰地揭示了薄膜微观结构与光电性能的内在联系:

1FAPbI3 薄膜的 AFM 形貌(左)与 C-AFM 电流分布映射(右)

 

形貌表征: 薄膜呈现出典型的多晶结构,晶粒尺寸分布在 0.5~1.0 μm,成膜致密,无明显宏观孔洞。

电学分布: 在施加偏压下,电流分布图呈现出强烈的明暗对比超过color bar的范围[5.59.5]

亮区(高导电): 对应大尺寸晶粒的内部区域,表明晶内载流子传输效率极高。

暗区(低/不导电): 高度集中在晶界及形貌凹陷处。

4. 结论与科学价值

实验结果直观地证实了:晶界和形貌缺陷是导致载流子传输受阻的主要诱因,也是非辐射复合发生的高危区域。

这一发现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:

1工艺优化: 通过添加剂工程增大晶粒尺寸,减少晶界密度。

2缺陷钝化: 针对晶界处引入钝化层,填补导电死区

 

 常见问题 (FAQ)

Q1: C-AFM (导电原子力显微镜适合表征哪些光电材料?
A: C-AFM 非常适合表征具有纳米级电学不均匀性的半导体材料,如各类钙钛矿(FAPbI3, MAPbI3)、有机太阳能电池(OPV)的给受体相区、量子点薄膜以及二维材料的导电通道。

Q2: 为什么我的钙钛矿薄膜在 C-AFM 下测不到电流?
A常见原因包括:1. 探针镀层磨损导致接触不良;2. 施加偏压过小;3. 样品表面存在绝缘层(如过厚的传输层);4. 设备电流模块灵敏度不足。AtomEdge Pro 凭借高信噪比放大器,可有效探测低至 pA 级的微弱信号。

Q3: 如何区分形貌伪影和真实的电流信号?
A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正反向扫描对比,或结合 KPFM(表面电势)进行多维验证。本案例中的 AtomEdge Pro 支持多种模式切换,有助于排除伪影干扰。


致真精密仪器

—— 精益求精,追求卓越。用精密仪器赋能科技创新,为先进制造提供可靠装备。

联系方式

电话

商务合作:0532-89267428 / 13335086685 姚经理

电话

总机:0532-89267428

地址

地址: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株洲路169号

微信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

bilibili账号

bilibili账号
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 青岛

营业执照